RTMP协议分析-为什么要设计chunk分片 - 弦外之音

/ 0评 / 0

rtmp 是比较古老,但也比较流行的直播协议,rtmp 的标准文档 下载地址:百度网盘,提取码:xeiu


RTMP 协议会 把一个 大的数据,切分成小的 chunk 来发送,例如 把 NALU 结构 拆成小的 chunk 发送。标准文档里面说,拆成小的 chunk 可以不阻塞一些小的数据传输,例如 声音,或者控制指令。

这个我是这样理解,例如一个 I 帧 编码成 NALU 之后是 100Kb大小,100kb 拆成 100个 chunk,这个是视频线程在拆,然后把chunk 写到 TCP。

然后音频线程,控制指令线程,也是两个独立的线程。

假如,此时,视频线程 拆 100kb 的数据,正好拆到 第50个chunk,已经写了50个chunk给TCP,此时此刻,一个控制指令chunk也出现,他也写到TCP里面了。

所以在 TCP 流里面 ,第51个 chunk 是 控制指令。

然后服务器接受数据的时候,接受了前50个chunk,并不能传递给上层调用,因为50个chunk不完整,但是第 51 个chunk是单独的完整的数据,第51个chunk就可以提前丢给调用层。这样就实现了,小数据不会被大数据阻塞。



以上就是 chunk 分片 的好处之一,把大数据分成小分,然后小数据就能在中间插进去。大数据不完整,就不能处理,小数据完整可以优选处理。

但是在实际实现中,有些客户端实现并没有把大数据跟小数据分开线程处理。而是一起顺序处理,发完所有大数据的chunk,再发小数据的chunk。

POSIX 标准里面规定 send/recv 函数是一个原子操作(atomic operations),所以可以多线程同时调用 send() 往 TCP fd 写数据,不需要加锁。

声明:这篇文章对chunk优势的观点可能有点问题,我有空再校验一番。


©版权所属:知识星球:弦外之音,QQ:2338195090。

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, 加之编写的同时还要参与开发工作,文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,恳请读者批评指正。如果读者有任何宝贵意见,可以加我微信 Loken1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